尚曉風的泥塑教學讓我想到的
發(fā)布日期:2015-07-23     瀏覽:2736次     文字分類:雕塑知識  

尚曉風是雕塑系80級學生,1985年畢業(yè),1987年調回系里任教,1989年前往澳洲,在那里脫胎換骨,接受了正統(tǒng)的抽象表現主義雕塑訓練。

2004年他再次站在了中央美院雕塑系的講臺上,因為他有一個念頭,他想要把它化為現實。尚曉風覺得,在自己經歷了以各種材料直接在空間中自由地造型,有了抽象雕塑這樣的經驗之后,重新面對寫實雕塑,獲得了一種全新的感覺:如同使用木材、金屬在空間中營造體積,把泥做為材料,最大限度的感受它的泥性,放手構筑和塑造“形”“體”。一句話,強調空間體積的感受性是第一位的。

這就是:在泥塑寫生中,拋開對于觀察和模仿對象的細節(jié)、皮毛的拘泥,直截了當地看到空間,看到體積,并根據自己所看到的空間體積來動手塑造體積,然后再沿著已經呈現出了的體積再來看做為對象的自然(人體或模特兒)。在具體的教學中這一個反復的過程意味著:允許并且鼓勵學生有個性、有偏差、有距離地根據對象,完成自己的泥塑造型——寫生過程。

倔強的尚曉風在04年下半學期,雕塑系進修班的泥塑課程中,費了不少勁把他的想法加以實踐。今天,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10周課的果實。

如果考慮到教學的對象,三個進修班,學生的素質;考慮到課程的長度,僅10周;這段課程果實的豐碩是令人感動的。

這其中,包含了尚曉風的多少心血,也包含了同學們的多少努力,我們這些一直甚至終生都在任教的教員們是可以體會到的。

進入新校,建立起材料教學這第二個系統(tǒng)以來,雕塑系的泥塑寫生課教學與材料課教學相比,學生投入的熱情及課程的結果,明顯是有相當大差距的,再考慮到泥塑寫生課是我們最有優(yōu)勢的,積累了最多經驗的系統(tǒng),而材料課則是何等幼弱,教員的經驗相比之下的貧乏,就可以明顯是看出泥塑寫生課的沉悶單調,一句話:“磨”。

我相信教員們的能力,也相信教員們的師道之盡善,更想念學生素質的優(yōu)秀,因此,面對材料課與寫實課的反差,開口不得,真心相信“寫實”實在難教也難學。

但尚曉風的課給了我以另外的看法,寫實課也可以不這么“磨”下去,而是應該問問自己為什么。


這里展出的這些課堂習作,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部分:

第一部分是比較接近寫生的對象的,

第二部分是比較自由的,

第三部分則是更加自由,以至對象(或模特兒)只是一個參考而已。其中學生自己的看空間,看體積,及進一步把這種觀察落實在具體的材料同時也占據了空間的方法,被一步步地突顯了出來。


我并不認為,第三步是唯一的結果,恰恰相反,從一到三之間我們有無限的選擇。


最重要的,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熱情看到興奮,看到肯定、果敢。

唯獨看不到“磨”。

尚曉風的投入和熱切是令人感動的,盡管他僅僅是雕塑系的一個客座教員,


他思考的問題卻是我們這么多教員都應該思考的,他付出的努力也是我們應該同樣付出的。


旁邊附的是尚曉風03年的一篇關于泥塑教學的論述文章,那時他幾乎想抓住系里每一位教員談寫生課的教學。


外一篇

尚曉風好象是一個古代的雙槍將。不,也不太確切。他是一手握刀,一手握劍(刀是寫實,劍是抽象)?,F在他要自創(chuàng)一個套路,用刀不理解劍,用劍不理解刀,把刀和劍舞在一起。


眼下這個泥塑寫生課,就好比他教學生們用刀法舞劍。


再過一個月,他會給學生們上材料課。那時,我們看他教學生們用劍法來舞刀。


2005年3月12日

說說您的看法:(無須注冊)


共0條評論暫沒有評論。
;
資訊分類 (Article classification)
熱門資訊 (Hot news)
最新文章 (Latest information)